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梦想课堂 > 课程建设 > 正文
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 完善自我
发布日期:2018-12-04    发布人:徽宁三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素养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个主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在众多的教育途径中,小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无疑是一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课程内容

小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们年龄小,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意识薄弱,但也正是这些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教育的机会。学校结合大队部实践体验活动开发了“我在你身边”微课程,力图让学生从“作为家庭一员”、“作为学校一员”、“作为社区一员”三个角色,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学会负责、学会追求,不断树立充满爱心与责任的校园新风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模块一:“家庭爱心小天使”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的详细工作情况以及家务劳动的分工,夸一夸父母的辛劳,从而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做简单家务来分担大人的负担,滋长出长期为家人服务的意愿。

模块二:“我是伙伴小帮手”结合大队部的雏鹰争章活动,与自己的小伙伴交朋友,学会在相处中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模块三:“校园需要我出力”让学生寻找学校和班级中有哪些需要大家去做或者去关心的事情,自主认领,确立服务小岗位,实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学会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模块四:“我为社区添光彩”介绍小区“青少年护绿队”、“敬老服务队”等志愿者队伍,引导学生积极加入社区志愿者,确定服务项目、内容,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程实施

微课程“我在你身边”共计6.5课时,根据学校大队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的安排,在第二学期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课程实施,具体教学安排见下表。

 

《我在你身边》课程实施安排细目表

实施

年段

模块

课时

安排

实施

途径

主要内容

评价方式

三年级(下)

《家庭爱心小天使》

2课时

班会

知道爸爸、妈妈所从事的工作,学做简单家务来分担大人的负担。

家校互评

《我是伙伴小帮手》

0.5课时

晨会

分享伙伴互助故事,制作好友书签

交友信

1课时

亲子活动

《校园需要我出力》

1课时

品社

学会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矛盾的方法

游戏棋

《我为社区添光彩》

1课时

品社

寻找为社区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志愿者服务计划书

1课时

社会实践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体验

 

课程案例

问题陈述

某日,在公交车上目睹了这样一幕:汽车到站了,一位年迈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子艰难地准备下车。这时,在她身后的一个小学生嫌老人动作太慢,于是不耐烦地大声叫嚷:“老太婆,快点,快点!”老人无奈地加快脚步,嘴里轻轻地叹了口气。无独有偶,第二天,班里小葛的爸爸来校,他除了抱怨孩子读书不争气,更哭诉孩子的不懂事。原来小葛的爸爸前几天因为工作关系扭伤了手,然而孩子却视若无睹从未关心过爸爸,孩子的父亲觉得十分伤心。其实,这样的事例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不足为奇,小陈上学迟到了,理由却是,外婆没把闹钟调对时间;小郑忘带语文书,却埋怨妈妈理书包时忘记放好……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父母都成了孩子的“保姆”,然而在孩子们看来这些都是理所应当。

 

分析原因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得到的关心太多,所以他们变得越来越“冷漠”,回报意识也愈来愈淡薄,父母的给予和付出,他人的帮助和关怀在孩子眼里都是理所当然,更谈不上主动关心他人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长幼关系中理应享有的“权”,亦即忽视了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教师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任务来给学生讲道理、做榜样。久而久之,这些因素使学生成为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知行脱节,心口不一。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责任观:当身边人为他付出的同时,也要求孩子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课程体验

为了让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我们开发了微课程“我在你身边”。学生从身边伙伴、家人中去寻找大家对自己的关爱,再逐步升华到对社会的回报。在课程“我为社区添光彩”模块中,我们联系了社区敬老院,让孩子们自己商讨如何组织开展敬老服务活动。学生自主策划慰问孤老的形式,大家以小队为单位畅所欲言,“议一议”: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帮助关心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关爱。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敬老服务的点子都非常棒,有的提议带一些柔软的食品,有的建议陪老人说说话,有的要为老人读报,有的想为他们洗脚、捶背,还有的提议准备一些节目表演给老人看……就连从不关心集体活动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积极讨论着和老人聊天的话题。到了小队体验活动时,大家“走一走、做一做”分组来到老人的各个房间,有的洗水果,有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水果刀给老人削水果,有的陪老人晒太阳聊天,有的带老人在花园里散步,还有的将一块块蛋糕分发到老人的手中……老人们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显然孩子们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欢乐。这些家里的“小太阳”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大人,他们正用心去照顾身边这些需要照顾的老人们。在课程体验中,孩子们了解到这些老人有的因为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所以来此,有的因为体弱多病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工作来到了敬老院,然而他们都渴望人们的关心,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问候。我们抓住教育的契机,在课程中设计了一个“任务单”,让学生发起倡议“说一说、写一写”:说说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你觉得意义何在?写一份倡议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老人的队伍中来。也许是因为亲身实践体验,孩子们各抒己见:“老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人们真切的关怀和热忱的关心,而并非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关怀。”;“这次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与老人交流也是一门学问啊!”;“老人们被子女送到敬老院,每天的活动时间很少,除了看电视、晒太阳就是吃饭和睡觉,孤独的他们渴望能与人交流,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看到这些老人,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奶奶,她年纪大了,可我还让她帮我干这干那,我真是不应该!”……虽然他们的话语十分简单、质朴,但这却是孩子们的真心告白,也是我们课程开发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所在。

         课程启示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帮助别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当然,光靠一次体验活动就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利用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知道感恩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不是勉强做出来给人看,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树立这种内心的情感,当他们学会感恩时,就会善待身边更多的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上海市黄浦区徽宁路第三小学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徽宁路216号  电话:021-63771324
技术支持  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19号